由公路建设公司承建的武定至倘甸至寻甸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,路线全长50.5km,大(特大)、中桥共55座,隧道17座。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,路段设计速度100公里/小时,路基宽为33.5m,公路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-I级。项目建设过程中,武倘寻第1合同段项目部采取“六项”提升措施,着力打造品质工程。
提升工程管理水平
项目部在工程管理中注重专业化、精细化、信息化和班组管理规范化的水平提升,有效推动工程项目建设。工程管理专业化:深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,健全专业化分包管理制度,加强分包管理,着力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。工程管理精细化:努力实现实施有标准、操作有程序、过程有控制、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全过程。工程管理信息化:项目部探索“互联网+交通基础设施”发展新思路,推进大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深度融合,逐步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。推进BIM技术,积极推广工艺监测、安全预警、隐蔽工程数据采集、远程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在施工管理中的集成应用,推行“智慧工地”建设,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。班组管理规范化:项目建立了一套详细的班组标准化建设活动方案。通过班组作业标准化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,进一步健全了项目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,实现了班组安全生产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程序化、精细化管理,全面提升班组岗位作业技能、急救援能力、隐患排查治理能力、抵制“三违”能力,培养业务素质过硬、安全意识较强、管理能力较高的班组队伍,真正实现了安全班组、标化班组的目标,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稳定。
提升科技创新能力
在施工过程中,项目部高度重视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使用,并对新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进行“微创新”。隧道工字钢连接板采用自动化切割设备,切割及打孔一次成型。加大对加工设备的投入,例如数控钢筋弯曲机、气保焊机、等离子切割机、钢筋网片自动电焊机、锯床等。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,提高机械化工作水平,减少人为因素对成品质量的影响,有效的提高成品的合格率。加强总结工程技术、工程管理经验,并开展专题研究攻关,夯实技术发展的基础。
提升工程质量水平
在质量管控方面,根据武倘寻项目建设特点和薄弱环节,强调严把设计关、材料关、施工首件关、质量公示关、过程管控关、结果验收关、质量考核关、信用评价关等“八大关口”,增强实践操作性。根据不同时期、不同重点,分阶段对已完工的分部、分项工程进行质量复查,对问题环节提出整改意见,做到三同步,即施工与整改同步、整改与总结同步、总结与提升同步。以隧道二衬进行喷雾养生、大桥墩身淋水养生、隧道二衬施工采用堵头模板等多举措提升工程质量水平
提升安全保障水平
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。推广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在施工管理中的集成应用,组织工艺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,确保生产防护设备设施定型化、装配化。实现实时查看工程施工现场,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,确保工程质量、安全、进度始终受控。木板河特大桥最大墩高127米,主墩的平均高度近百米,为保证施工质量和作业人员的安全,对每个主墩建立全封闭的安全防护措施。
提升工程绿色环保水平
武倘寻高速公路建设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护措施,降低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对路域、水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项目注重节约利用土地资源,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占用,将预制场规划在主线路基上。高效利用临时工程及其临时设施,注重就地取材,积极利用路基开挖及隧道的弃方,应用节水节材施工工艺,实现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。加强设备使用管理,选用能耗低,功效高,工艺先进的机械设备,淘汰高能耗老旧设备,武倘寻项目安全部每月将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,发现不合规的设备立即清场。优化施工组织,合理安排工序,提高设备使用率,降低施工能耗。
提升品质工程软实力
项目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、法规、规范和工艺标准,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以工程项目为核心,明确质量目标,在建造前注重系统策划和科学部署;在建造过程中认真落实“技术先行、样板引路、过程控制、工后总结”,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,不断提高提升品质工程软实力。同时,努力打造“学习型、团结型、服务型”的项目部,要求各部门、劳务队伍加强学习培训,增强责任意识,以打造优质工程为己任,以方便百姓出行为根本,切实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,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;积极做好品质工程的宣贯工作,设立了专兼职品质工程宣传员,利用现场宣讲、标语条幅、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充分开展品质工程宣传工作,使品质工程概念深入人心,形成了人人重视品质、人人抓品质的良好氛围。
(公路建设五公司 金兰、孟超)